影视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类型,影视作品以其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优越性,成为最易流行、最易激发人们情感的艺术,因而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影视业,也由此以永不枯竭的市场需求成为一个由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一种文化企业。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投入-产出原则来完成其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企业是不能生存的,同样地,对影视业来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作为一种艺术行为也必然会寿终正寝。因此,在影视创作中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注重市场的策划和营销,是影视业得以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借助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影视产品的传播空间被进一步开拓,国际化的影视产品市场也空前繁荣。而我国国产影视产品却遭遇到了生存危机:电影市场范围急剧减缩,电视产品竞争激烈,进口影视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巨大而猛烈。到2006年,中国电影才刚刚走完100年的历程,电视也仅有20多年的兴盛。
随着国际影视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进口的国外影视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占领,国产影视产品市场已显现出步履维艰、垂垂老矣的迹象来。电视剧作为影像市场后起之秀,对国产电影市场的冲击最大,也最直接。在人类文化交流日益繁荣,影视文化产品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下,国产影视产品却在步步地逐渐失去自己固有的国内市场,产品市场日渐萧条。
新世纪以来,科技时代电子产品的普及,为观众接受影像文化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低廉的费用极大地冲击着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日渐缩小的状况下,就自然地转向开辟国际市场以图生存。当前国产电影的主要目标是追逐国际大奖,形成了“频频获奖,不见票房,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状。据统计显示,2005年国产电影票房占电影票房总收入的55%,而2006年国产电影票房惨败进口,仅为9亿元,而20部进口片总票房达11.7亿元。电影只为角逐国际国内大奖而拍,愈来愈远离普通观众,正在失去国内市场。而追求国际大奖已成为一种潮流电影人热衷于参加各级各类的国际电影节,似乎只有获了国际大奖才能证明影片的成功。而获大奖的电影大多在国内并不叫座,有的干脆就未曾与观众谋过面。
中国人口众多,是电影这种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天然环境,按说中国电影人怎么也应该重视这“近水楼台”的优势,但电影人却偏要“曲线救国”,坚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实,无论获奖还是不获奖,观众才是最好的评价者,票房收入是电影的最终得分。也有电影人声称目标是国际市场,从2005年国产片在海外市场的业绩就可得出,其中,73部国产片在全球44个国家放映,收入仅为19.1亿元人民币,与我们那些动辄投资两三个亿的大片成本相比,的确没有什么让人鼓舞的地方。
据统计,2004年电影票房前6名的影片占据了全国全部电影票房的50%,票房前20名的影片则涵盖了全国80%-90%的票房。2005年10月之前,国产片碌碌无为,仅有两部大片收入近3亿元;11月以后,十部电影总收入接近6亿。叫好的影片并不叫座。而那些取得较好票房收入的国产商业大片,凭借雄厚的资本、壮观的明星阵容和宣传炒作花样翻新,虽然吸引了观众好奇的眼球,但却常常陷入“票房不错、口碑极差”的怪圈。影评人认为,题材单一化、审美统一化、故事幼稚化是国产大片的“三大综合征”,这恰恰显示了整个国产电影市场题材的单一及电影编剧想象力的整体匮乏。
中国电影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却有着极其辉煌的历程和创造成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产电影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抑或是艺术品质上,都达到了巅峰。有人认为电影市场之所以会萧条,是因为强大电子产品(电视、电脑、VCD、DVD等)的普及,占据了电影的市场份额。其实,这只是影响国内电影的外在与次要因素,其主要因素在于电影制造本身的问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电影界也显现出浮躁情绪,电影人被拿大奖、出大名、撞大运以及出奇招炒作等心态所左右,对作为艺术产品的影片本身缺乏应有的认真和耐心,忽视艺术创造本身的规律,远离生活、远离观众、远离艺术的发展倾向。
市场,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起点和生产产品的终点。对企业来说,产品有人买是关键,对影视业来说,作品有人看是关键。市场观念就是在生产产品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着眼于买方的需要,全神贯注于通过自己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因此,每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应以市场为起点,研究市场需求变化,了解潜在需求量,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影视创作中的市场观念必须建立在市场研究的基础上。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商业化及世俗化进程急剧地加快,市民话语及其文化趣味价值观念也都呈现出一种大众趋势,成为了一种时代的“强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开始支配文化生产,而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消费正是市民话语,即市民们关心的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意识形态。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社会的文化语言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即大众文化从过去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而以启蒙为核心的精英文化(知识分子、艺术家话语)则从“中心”被挤向“边缘”,启蒙被消费淹没、瓦解直至取代。在这样的转型时期,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在发生变化,其丰富多彩是前所未有的。对影视业来说,一方面是影视创作的资源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是影视业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了解市场、懂得市场是影视创作中以市场观念进行决策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百姓带来的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之一。
2006年,国产影片产量达到330部,比上年增加70部;电影综合收入达到57.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9.3亿元,其中国内市场票房达到26.2亿元,全国电影频道播映收入达到12亿元,国产影片的海外销售收入(含票房收入)达到19.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影视市场迅速扩大,影视拍摄服务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是全球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25.2%的速度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电影、电视的产业链可以延伸至影视旅游业等之后电影产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交通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闲暇外出旅游,影视旅游人次也将急剧增长。
近年来是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人均年收入突破一千美元后,人们对娱乐形式的需要将变得日益丰富多彩;而电影产品的不断丰富,使电影不断走向大众化,大多数大中城市居民将再次走进久违的影院,电影消费将重新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电影已经形成多层次开发、多渠道回收的产业链条,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各种渠道资金的大量涌入,电视剧生产将会越来越活跃,精品难求的局面也会得到改观。电视剧市场化运作必将逐步增强,以适应电视剧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
目录
执行概要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公司简介
1.3 项目概况
1.4 项目投资方案
第二章 项目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章 公司股东及管理层情况
3.1公司管理层简介
3.2董事会成员名单
3.3管理层基本情况
3.4团队精神素质
3.5主要管理机制
第四章 影视行业市场分析
第六章 项目规划及实施进度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八章 营销策略
8.1 价格策略
8.2渠道策略
8.3营销传播组合策略
8.4 服务策略
第九章 投资估算
第十章 项目财务分析
10.1财务分析基础数据
10.2 经营收入估算
10.3经营成本估算
10.4税金及附加
10.5损益估算
10..6现金流量估算
第十一章 融资说明
11.1融资数额
11.2融资方式
11.3合作期限
11.4还款计划
第十二章 风险及对策分析
12.1 可能存在的风险
12.1.1 政策风险
12.1.2 市场风险
12.1.3 来自电视频道资源提供方的风险
12.1.4 管理风险
12.1.5 人才风险
12.2 风险规避措施
12.2.1 针对政策风险
12.2.2 针对市场风险
12.2.3 针对来至电视频道资源提供者的风险
12.2.4 针对管理风险
12.2.5 针对人才风险